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回遵义新蒲新区工作的机会,我最终选择留在贵阳,与这座城、这所校共赴一场未知的旅程。那时的您,还叫“贵阳中医学院”;而今天,当我与您共度十载春秋时,您已以“贵州中医药大学”,迎来了六十华诞。十年与甲子的相遇,是时光馈赠给我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
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2015年5月30号答辩的;31日,就接到学校组织部领导的电话:“明天来报到吧。”就这样,6月1日,儿童节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记得当时党委宣传部和党委组织部同时招聘,作为班长,我把选择权让给了同学。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却让我与学校、与组织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奇妙,一次谦让,竟定义了我未来的成长轨迹。
就这样,我在贵阳中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干部科开始了我职业生涯。那时的我,尚不知“组工干部”四字的分量,更不曾想,这条看似平常的道路,会成为我生命中如此丰盈的篇章。十年光阴流转,我从一个对组织工作懵懂无知的青涩学子,成长为姑且能够独当一面的组工干部;从形单影只的异乡求学者(2008年8月来到贵阳)成长为扎根筑城的职场人、妻子和母亲。回望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组织工作于我,早已超越职业范畴,学校给予我的,远不止一份工作,而是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精神熔炉。
初入部门时,我对组织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党员教育、党员发展的表层。十年耕耘,方知组工干部是学校运转的“隐形脉络”。这十年,经手过人才津贴和十百千层次人次申报、人才基地建设......审阅了无数份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参与了n多次的干部考察和干部测评,无数份的个人事项审核和录入......干部挂职、干部教育培训、干部出国境、干部兼职、信访举报......起草成立信息工程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处加挂党委教师工作部的牌子、合并针灸推拿学院和骨伤学院、拆分针骨学院的请示......高校换届、本科教学评估、学校申博申大、巡视......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词汇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
幸运的是这十年,起草的材料垒成了我业务知识的高塔,参与的干部考察铺就了我成长的阶梯。从干部选拔任用到干部监督,从机构改革到重大专项,我既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难忘与同事们通宵达旦的奋战场景——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难忘档案室里与同事核对资料的专注,更难忘每次重大任务完成后团队的相视一笑。让“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精神具象为电脑屏幕前的执着坚守。
更觉幸运的是,在学校严谨的组工生涯中,我同时收获了生命的丰盈。加班后回家有爱人留的那盏暖灯,女儿们扑来的拥抱,都是工作赐予的温柔馈赠。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情谊,更是职场馈赠的无价之宝——我们曾在档案室为理清某个干部的任职经历反复核查,也共同分享过每个干部成长进步带来的喜悦。这种甘为人梯、乐见其成的团队文化,正是组工魅力的最佳注脚,也是贵中医大人最朴实的职业操守。
十年间,我见证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每个重要时刻。很荣幸,在这些载入校史的大事件中,都有我们组工人默默奉献的身影。就像教育大厦中的承重墙,我们虽不显眼,却始终以专业和坚守,支撑着学校前行的每一步。那些经手过的干部任免文件、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终将连缀成贵中医大发展的壮阔画卷,而我的青春,也因此有了最踏实的落脚。
站在十年这个节点眺望,满心都是感恩:感谢学校包容我的青涩,栽培我的成长;感谢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让我明白“业务精、作风好”的真谛;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让我能全心投入这份事业。展望未来,我愿继续以初心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平凡的组工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坚守——因为我知道,当未来的某天翻阅那些泛黄的干部档案时,这些密密麻麻的表格文字,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他们终将连缀成我与贵州中医药大学最动人的诗行!
作者姓名:赵念
组别:教师组
所在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