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杏林春满 岐黄新生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9-26

第一次踏入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校门时,我攥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扉页上赫然的字迹如同这白日朗朗下的灼灼阳光,我随意找了在一颗不知名的树下,在下面躲了许久的阳光。

树皮上斑驳的刻痕里,藏着比我年长许多的故事——那是1965年建校时栽下的树,如今枝繁叶茂,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这片浸润着药香的土地,也犹如一个装囊而行者走向了城西微光,巨大的太阳光圈将整个人形拢住,细小却孤勇。

说道我的中医药启蒙,非是药圃内的任意一株,也非是哪片中医经典书籍内的汪洋大海。而是我好朋友随口一提的“中医传承”,我那时候虽没有明确目标,却对此话深深记忆,短短几字,刻骨铭心。

尔后,我站在了贵州中医药大学里,不禁瞻望四周,脑海里想起历届学姐学长说过的言语,他们那时的校园很小,虽有抱怨,却实为动人的一天。学校飞速发展,几年后,崭新的实验楼拔地而起,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记得这学期学习的《中药学》这门课程,老师带着我们去往校园各处认识中草药的痕迹,这时我才对我们学校里全是中草药有了实感。老师带领着一群好奇探索的学生走入一寸未曾打开的天地,并非只是课本上的枯燥知识。老师似有神力般对每一种的草药都烙熟于心并且能够从浅及深地款款而谈,后来我才知道,这非是神力,而是人力而行,负重前行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记忆才能达到的熟能生巧的地步。

这一年,看着母校一步步成长,虽不曾真真地参与其中,不过从前人亦或后人的评价中知晓了学校的发展:从单一的中医学专业,发展成涵盖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的学科群;从简陋的实习基地,变成拥有三甲附属医院的教学体系;从本地学子的选择,成为吸引全国中医药爱好者的殿堂。去年校庆,我带着学生参观校史馆,在“抗疫成果展”前,他们指着我们团队研发的中药制剂,眼里闪着光——那是和当年的我们一样的,对中医药的热爱与憧憬。

六十年风雨兼程,变的是日新月异的硬件设施,不变的是“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是一代代贵中医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坚守。

站在六十周年的节点上,看着校园里飘扬的彩旗,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老祖宗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所谓风华,就是一辈辈人接过接力棒,在岐黄路上步履不停。而我们与母校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就像那棵老槐树,根深扎在贵州的土地里,枝叶却向着更辽阔的天空,不断生长。

愿母校如黔山巍峨,似黔水绵长,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路上,续写更多华章。

杨政钰 学生组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24级中医学(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