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岐黄铸我,黔山共岁》

发布日期:2025-09-26

回首填报志愿的那个夏天,我对着志愿表上“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名字犹豫了很久。那时的我对这所学校的全部认知,不过是招生简章上“药香满径”的模糊描述,从未想过,这行陌生的字迹会成为我青春里最温暖的注脚。

更没想过的是,这所即将迎来六十岁生日的学校,会用它独有的温柔,让我这个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作为大一的我,或许还没来得及参与她过往的荣光,但站在六十年的新起点上,我知道,那些在药圃里认过的草、在课堂上学过的理、在师长身上见过的风骨,终将成为我们续写新篇章的底气。这所走过六十年的学校,虽不算“千年学府”级别的历史悠久,但也足以承载丰富的故事与传承。

初到贵中医,宿舍的五张笑脸是最意外的馈赠。在熄灯后捂着被子笑谈家乡趣闻,在期末周把课本堆成小山,互相抽背绕口的专业名词解释。这些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让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的我,在黔山脚下有了稳稳的暖意。

   校园里的温柔总藏在细节里。专业课上老师用生活趣事幽默地拆解心理学理论,让我忽然爱上这门课;社团里的学长学姐从不摆架子,担当工作人员做工作时会说“慢慢来”,递文件时总带着“麻烦了”的客气;气派的新大门取代了旧校门,老校区宿舍换上了亮堂的新家具;自习室的灯光更柔和了,连食堂的窗口都添了新花样。六十年前的校园只有几栋平房,如今已是楼宇林立,学校在时光里慢慢生长、变得更好。这些细微的变化里,藏着历史的积淀,也藏着面向未来的活力。

“共岁”不是非要土生土长,而是像药材炮制一样,在新的环境里,慢慢熬出属于自己的滋味。岐黄的智慧在课本里,黔山的灵气在风里,而我的成长,就藏在这两者交织的日日夜夜里。这所学校、这片山水,已经像一味不可替代的药引,悄悄融进了我的青春。

我依然会想起填报志愿时的犹豫,但更多的是庆幸。我或许不能像临床专业的同学那样续写岐黄妙术,但我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让更多人懂得“心身同调”的智慧。

期待着有一天,能骄傲地说:我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的这几年,不仅读懂了心理学,更读懂了这所学校那份始终滚烫的、为了人的健康与幸福而努力的初心。这份读懂,会是我给母校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这代人续写新篇的开始。或许也会更懂,什么是“杏林逐梦”的意义——不只是成为一名医者,更是成为一个像这所学校一样的人:历经岁月而初心不改,向着阳光而始终温暖。而这所陪我走过第一个春夏秋冬的母校,定会在我们的见证下,让岐黄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学生组

陈鑫 

人文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