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中医药大学静谧的珍藏室里,一面编号为2018-0122的国旗正静卧。它如一条凝固的金红色光轨,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发,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贵阳这片湿润温情的土地——它不仅是2018年11月30日清晨祖国天空的见证,更是那一天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无声荣光。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郑重赠予我校的这面国旗,是厚重历史凝成的珍贵教材,更是照亮校园每个角落的无声火炬。
展开这面国旗的瞬间,仿佛掀开了一幅时光织就的璀璨卷轴,校园的画卷被它柔和而庄严的光辉映照得鲜活无比。岐黄广场上,先贤们铜像肃穆伫立,目光如炬,似仍凝望着千年智慧长河奔流不息;南丁格尔广场上,那尊提灯天使的雕塑在晨曦中泛着温润光泽,静静守护着生命尊严的信仰。晨光初露之时,已有早起的学子身影点点,朗朗诵读声在广场上空缭绕不绝——当《大医精诚》的古老箴言与今日护理学严谨的现代术语在晨风里碰撞交融,穿越时空的智慧便在此刻悄然共鸣。
校园的星辰,不仅高悬于天幕之上,更闪耀于一个个专业殿堂之间:中医学的北斗七星,以其亘古不移的光辉引领着生命探究的航线;中药学如百草星辰,在实验室瓶罐的微光中无声地诉说草木金石所蕴藏的宇宙密码;针灸推拿学则如银针轨迹划破迷雾,在人体神秘经络中开辟出星光路径;而中医护理,则如一双天使之翼,将古老岐黄智慧与现代南丁格尔精神完美融合,在守护生命尊严的使命中熠熠生辉。
晨曦微露,护理学院的学子们已列队于南丁格尔广场。他们身姿挺拔如松,动作如行云流水,将古老太极的柔韧内敛,融入现代护理操作的精微要领之中。手起手落,仿佛托起无形却无比珍贵的生命重量——那些即将由他们守护的呼吸与心跳,已悄然融进每一式沉稳动作里。这一份刚柔并济的守护力,早已成为刻进血脉的职业印记。
漫步校园,每一缕空气都浸染着百草清芬。药草园如同一张大地写就的绿色处方笺,石斛如悬壶济世般垂挂枝头,金银花宛如少女的叮当耳环,在风中轻摇细语。晨露在艾草尖上折射出七色光谱,银杏叶则在风中写满古老药性歌诀。药学院师生俯身采撷的身影,是这片土地上最生动的风景。老教授指尖轻抚叶片脉络,将一味草药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凝神制作中药香囊,芬芳药气在指间缭绕不散——百草之灵,在此完成了从大地深处到守护生命的升华之旅。
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师生间如百草千花般自然生长的温情。细雨飘落岐黄广场,老师将伞轻轻倾向学生头顶,自己半个肩膀承接着清凉雨丝,这朴素一幕胜过万语千言;实习归来的护理学子,疲惫身躯被门诊楼外等候的导师轻拍肩膀,一句“做得很好”瞬间融化了所有辛劳。那天,在医院病房里,一位被精心护理过的老人紧握学生的手,感激的热泪濡湿了年轻护士的洁白衣袖——医者仁心,就在这无声浸润中如草木根须深深扎入土壤,繁茂生长。
当六十周年校庆的晨光,温柔地揭开校园的薄纱,万籁初醒,朝露未晞。在师生们饱含敬意的凝望中,那面编号2018-0122的国旗在清爽的晨风中徐徐展开。它不再映衬着烟花的璀璨,而是与初升的朝阳相互辉映,金红的光芒在纯净的晨空中格外庄严夺目。仰望国旗上那五颗璀璨的金星,仿佛看见朝阳的金辉正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点亮了岐黄广场上晨读的身影,唤醒了南丁格尔广场上练功的英姿,更映照出无数师生青春面庞上那如晨露般清亮又坚毅的目光——他们,就是这片杏林沃土上,迎着朝阳蓬勃生长的希望之星,是这方天地间永恒跳动的脉搏。
这面旗帜上坚韧的金线,如血脉般蜿蜒,将天安门与花溪河畔的青青校园紧密相连。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头顶一方神圣天空的召唤,更是脚下这片热土上万千生命星河的庄严托付。
六十年光阴流转,花溪河畔草木蓊郁。国旗上金星的光辉,已融入我们仰望星空时眼底的澄澈光芒;而岐黄广场上先贤凝望的深邃目光,也沉淀为每个学子血脉中沉稳搏动的力量——这血脉里奔涌的,是守护人间万千生命星河的永恒使命。
这面穿越时空而来的旗帜,将在杏林传人的虔诚守护中永远年轻,永远鲜红如新生的朝阳,照耀着这片杏林星野走向下一个繁茂的春天。
学生组
刘嫣
护理学院护理学2023级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