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从好奇到动手:我的岐黄代码初体验

发布日期:2025-09-19

初入杏林,与校训撞个满怀

2024年秋天,我揣着对中医药的那股子好奇和向往,迈进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校门。“厚德明志,笃学力行” 这八个字的校训碑,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就像个不说话的引路人,带着我一头扎进中医药的世界,开始了逐梦之旅。现在大一过完了,马上要当大二学生了,回头看看这一年,校园里的花花草草、老师同学,都在我和母校的故事里留下了痕迹,让我越来越明白 “杏林逐梦展风华,岐黄赓续谱新章” 这话的分量。

课堂破雾,代码与岐黄初相遇

刚进校园那会,我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就只模模糊糊知道 “能用计算机技术帮中医药发展”。大一的课,把我这层迷糊给捅破了。基础医学课上,老师从《黄帝内经》里的经络学说讲起,带着我们扒拉中医药几千年的传承;信息技术课呢,教编程、数据库这些知识,给我打开了现代科技的大门。记得老师说 “中医药信息化是连接传统和未来的桥”,虽然不太懂,但心里已经种下一颗用技术助力中医药的种子。课堂外头,学校也在悄悄给我们搭成长的梯子:中医药博物馆里,那些珍贵的古籍、药具,默默说着老一辈的智慧;智慧教室里的先进设备,让代码和医学知识能碰到一块儿,擦出火花。

实践落地,代码“认”出草药的那一刻

校园实践,让书本上的知识落到了实处。大一的时候,我跟着学长学姐参加学科竞赛,做那个中草药识别的APP。备赛那阵,学长学姐带着我查《中药图谱》《中国药典》,一个一个梳理草药的样子、药性;我把学的编程知识变成一行行代码,教程序 “认” 草药,还建了个药性数据库。调试的时候,我们对着草药标本拍了又拍,改了又改参数。当手机镜头对准窗台上的薄荷,屏幕上显出 “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可疏散风热” 时,我手指头都跟着抖,满是把知识用起来的兴奋。这次竞赛,让我懂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价值——咱写的代码,能当传统草药和现代生活的纽带,让中医药文化更贴近普通人。

母校助力,在成长里看见远方

学校的发展,也在悄悄滋养我的成长。这一年,看着校园里中医药大数据平台越来越完善,智慧实训中心扩建好投入使用,感觉母校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劲铺路。学术沙龙上,专家讲AI辅助中医诊断、中药成分分析数字化这些新东西,拓宽了我的眼界;专业竞赛里,和同学一起熬夜改中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的代码,在一次次碰壁和突破里,我越来越坚定要在医学信息工程这片深耕,帮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决心。

回望大一,处处都是成长的脚印

回头看大一,校园到处都是成长的印记。药园里,一年四季换样子的草药,是最生动的老师,教我明白中医药和自然的关系;教室里,老师的教导,让我知道传承和创新有多重要;实验室里,代码和数据碰撞的声音,催着我在科技助力中医药的路上赶紧跑。

六秩传承,我要写下青春新篇

“杏林逐梦展风华,岐黄赓续谱新章”,母校这六十年,是好多人用热爱和坚持写成的传承故事。大一的我,在校园这片杏林里刚露出点锋芒,摸到了中医药和现代科技融在一起的温度。站在大二的新起点,我想用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当笔,在岐黄传承的长卷上,写出属于青春、属于母校的新篇章 —— 让中医药文化借着代码和数据,跨过时间空间的限制,越发光彩;让自己的逐梦路,在母校的滋养下,和岐黄新章合上拍子,稳稳地走下去。

逐梦不止,代码里藏着未来的光

接下来的校园时光,我还会接着追梦,在医学信息的赛道上使劲跑,用一行行代码给中医药传承创新添砖加瓦。因为我清楚,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在给母校的新征程注入青春的力量;我们埋下的每一份热爱,都在接着写岐黄传承的时代故事,让老祖宗的中医药智慧,在数字时代活出更旺的生命力。

学生组

祝正沙

信息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工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