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医工融合开新境,岐黄数化展华章

发布日期:2025-09-18

当夏日的蝉鸣再次在校园响起,我这个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子,也即将从大一迈向大二。还记得小学老师说过的一句很有感触的话“你的父母可能从没有旅游过,希望你们能考进大学带你们父母在你们的学校里面旅游一次”,这也是我读书的一个目标。高三那年的迷茫也已过去一年,我庆幸我通过了高考的筛选,完成了那一个目标,拥有了继续在教室学习的机会。

初入校园时,我对“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认知还只是“医学+计算机”的简单叠加。但经过这一年编程和数学领域的学习,以及在学长和学姐那里所了解的东西,我逐渐明白,这个专业是连接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桥梁,是让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能更好顺应科学发展的一个契机,是学校60年发展历程中,顺应时代需求、探索医工融合的生动体现。

这一年,我在“厚德明志,笃学力行”校训的浸润下成长。老师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更对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热忱之心。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倾囊相授的知识给编程打下基础;在计算机编程、打磨技术的利刃,期待为医疗信息化添砖加瓦。清晨的图书馆和夜晚的自习室,不是高考后的迷茫是笔下书写,的未来;机房,键盘的声音、敲打的代码不是噪音天书,而是成长之歌以及音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实则是学校60年传承中,新一代学子逐梦的缩影。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见证着我们的蜕变。

校园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也深深影响着我。参加中医方面同学组织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看着同学给我们介绍的中药形态和历史,我突然懂得了存在即有意义,原来医学信息工程就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一个新路径,我们可以用数字化手段,把中医药古籍里的知识转化为可检索、可分析的数据库;用智能算法,挖掘中医药诊疗方案的规律;用信息系统,让优质中医药资源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地方。这不仅是专业学习的方向,更是传承学校文化、助力助力惊鸿一瞥的中医药实现经典流传现代化的使命。

作为准大二学生,我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学校来路漫漫,不改初心60年积累的底蕴,给了我勇气和底气。那些在校园里默默耕耘的老师,他们既有中医药传承人的坚守,又有拥抱新技术的开放,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逐梦需要脚踏实地,更需要胸怀大局。每一次专业课程的进步,每一次参与校园实践的收获,都是在为“杏林逐梦”积蓄力量。

回首在贵州中医药大学这一年,恰逢学校建校60周年,那些与校相伴的日子,满是成长与感动,如同在中医药文化与现代信息科技交融的土壤里,悄然埋下逐梦的种子。60年校庆,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我愿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为翼,在学校这片校园里继续逐梦。用信息技术赋能中医药发展,让古老的岐黄之术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章。

未来,我也将带着在这一年里汲取的知识、勇气与热爱,与校同行,续写属于我们这代学子的奋斗故事,让青春在传承与创新中闪光,为学校的下一个甲子,添上属于医学信息工程的一抹亮色。


学生组

杨孝永

信息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工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