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贵中医回忆录:木火土金水间的逐梦时光

发布日期:2025-09-18

厚德明志,笃学力行”,踏入贵州中医药大学的那一刻,校训便如一盏明灯,照亮我逐梦岐黄的道路。如今回首,在这校园度过的时光,满是求知的热忱与青春的美好,恰似一首悠扬的乐章,在木火土金水的流转间,奏响四季的旋律。

木之春:萌芽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杏林的枝丫冒出嫩绿的新芽,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开启的希望之章。初入校园,怀揣着对中医的憧憬与懵懂,我漫步在岐黄广场,周围的一切都散发着新鲜与活力。广场上的雕像目光深邃,似乎在诉说着中医药的源远流长。

清晨,我与同学们在杏园诵读《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古老的文字在唇齿间流转,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彼时,对于这些经典语句,虽不能完全领悟,却也在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

春日的“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是校园里最早的热闹。舞台上,学长学姐们用歌声、舞蹈和朗诵,展现着青春的风采和对学校的热爱。我站在台下仰望,暗暗期待有一天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后来,这份期待成了加入艺术团主持队的初心。

课后常绕到湖边,新抽芽的柳丝垂在水面,木亭里总坐着手捧医书的学长。井边的桑树刚结出青嫩的桑葚,我们踮脚摘一颗放进嘴里,酸涩里裹着春天的清甜。那时总觉得,连风里都飘着《内经》的墨香,催促着我们快点长大。

火之夏:炽热

夏天,阳光炽热,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愈发繁茂。这是生长的季节,也是热忱燃烧的季节。

在从正楼、东垣楼和力行楼里,我们开启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旅。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一门门课程,如同打开中医宝库的钥匙。老师们在讲台上解读《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条文,配着临床案例变得鲜活。我总坐在前排,笔记本上记满批注,下课追着老师问“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走廊里的回声都带着求知的急切。

晚上,图书馆的灯亮到深夜。我在药理学专区钻研,对比着中药性味与现代药理分析,试图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破解难题。遇到卡壳时,就去西膳苑买一碗绿豆汤,回来路上撞见广播站的伙伴——周四的“沐年之夏”广播节目,我们正筹备着“夏日情感”特辑,话筒前试音的笑声,混着蝉鸣漫过走廊。

夏日的岐黄辩论赛总在空调房里进行,辩题从“中医现代化是否淡化传统”到“针灸疗效能否量化”,唇枪舌剑间,我们对中医的理解愈发深刻。结束后常去杏园,月光透过李树叶洒在石桌上,我们还在争论“刮痧拔罐的机理”,直到管理员熄灯的哨声响起。

之秋:沉淀

秋天,校园被金黄的树叶装点得格外美丽。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沉淀的季节。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逐渐深入实践。实验室里,我们认真做着中医学实验,观察药物的配伍反应。实验动物纪念碑静静矗立在余晖下,碑前的白菊总有人更换,提醒着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操作台前,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捻针,银针在指间转动,落针时的“得气”感,让课本里的“针灸”二字有了温度。

药博园里,中药材在秋日的阳光下饱满起来。我们跟着老师辨认三七的掌状复叶,看天麻的块茎藏在腐殖土下,杜仲树皮被撕开时,银白色的胶丝在风里轻轻颤动。这些曾在书上见过的药材,如今成了我们写生本里的素材,叶脉的纹路里都藏着性味归经的密码。

社团嘉年华在秋冬之交拉开帷幕。岐黄广场上,各个社团搭起展台: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理论读物前围满了人,我作为筹建者之一,正和伙伴们分发“中医与唯物辩证法”的小册子;艺术团的舞台上,十佳歌手比赛的初赛热闹开唱,主持队的我握着话筒,报幕声里混着桂花的甜香。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西膳苑飘来羊肉汤的香气,那是秋日里最暖的味道。

水之冬:积蓄

冬天,校园里的树木褪去了绿叶,但那份宁静与坚韧却愈发凸显。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如同藏在地下的种子,默默积蓄着力量。

中医经典知识竞赛成了冬日里的重头戏。我和队友们泡在思邈楼的自习室,把《内经》《伤寒论》的条文编成口诀,连吃饭时都在互考。北膳苑的窗口推出了药膳火锅,我们边吃边聊“膳食养生”,当归黄芪的香气里,藏着知识点的记忆密码。

寒假前的康养建设盛宴上,我们把课堂上学的刮痧拔罐、艾灸推拿带到社区。看着老人舒展的眉头,听着他们说“这银针真管用”,突然懂了“大医精诚”四个字的分量。回校时路过菊园,残菊上的霜花在朝阳里闪烁,像极了我们眼里的光。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的结业礼在期末前举行。我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提到建设社团的初心:“岐伯与黄帝论道,是为解民疾苦;我们学中医、跟党走,更要承这份担当。”台下的掌声里,我仿佛看见校训石上的“笃学力行”,在冬日余晖里闪闪发亮。

回望这两年,木火土金水的流转里,藏着太多珍贵的瞬间:清晨井边诵读的声线,傍晚杨梅树下的讨论,广播站里试音的“沐年之夏”,社团嘉年华上飘动的旗帜……贵中医用四季的风景,教会我们岐黄之术的博大,更教会我们“厚德明志”的分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块石碑,都在说:逐梦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六十载弦歌不辍,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学生组

伍槟榔(辰伊)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级中医学(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