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金秋,当我第一次踏入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校门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作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新生,我既兴奋又困惑——在这个以中医药闻名的高等学府里,我这个学习编程的学生将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迎新晚会上,院长的致辞让我印象深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这一瑰宝焕发新的光彩,正是你们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目标。"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专业的目标所在。我们不是中医药的"局外人",而是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建造者"。
初入校园:邂逅岐黄秘境
踏入贵中医校门的那一刻,盛夏的风裹挟着草药的清香扑面而来。教学楼前镌刻的《黄帝内经》语录、百草园里错落有致的药草标牌、图书馆前那尊古代医者雕像,无一不在诉说着这方天地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厚羁绊。我攥着录取通知书,幻想着那期待了无数个日夜的场景,既为即将开启的求知之旅兴奋,又为即将面对的未知领域忐忑。但当看到学长学姐们抱着厚重的医书从容走过,听到实验室里传来的器械轻响,那份紧张渐渐化作了笃定——这里,就是我追寻医学梦想的起点。
专业选择:架起古今之桥
选择医学信息工程,源于一次偶然的科普阅读。当看到人工智能通过分析舌诊图像辅助辨证、大数据算法优化中药配伍方案时,我突然意识到:古老的岐黄之术正等待着用现代科技焕新生命。这个专业于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使命既要钻进代码的逻辑世界,又要读懂人体的生理密码;既要掌握数据库的架构原理,又要理解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我期待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中医药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学习体验:在跨界中生长
C语言程序设计课是我们专业的"筑基课"。从最初的"Hello World"到能够熟练的解决问题我们步步成长,计算机老师用巧妙的算法巧妙的解决问题。记得第一次编写程序时,我手忙脚乱,代码总是报错,老师耐心地指导我。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学习则让我们进入了编程的新境界但是最难忘的是Java课程让抽象的决策树原理变得生动;这一年里,数据结构的严谨、在我的知识图谱里交织成网。当我第一次用编程完成课程任务后,指尖敲击键盘的力度里,藏着自信和满满的成就感。
校园生活:在协作中绽放
迎新晚会的荧光棒还未褪色,校领导就积极组织各类参观学习活动,贵州大数据的优势给了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让我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用技术连接中医的种子,记得有位老师说:"中医药的传承从不是孤军奋战。"这句话让我在无数次调试代码失败时重新振作就像古人为验证一味草药的药性,要历经百次尝试,我们这代人用科技赋能中医,同样需要这份执着与协作。
社会实践:让初心落地
社会的急切需求,让我对专业的意义有了更鲜活的理解。生成个性化养生方案时,看到他们眼里的信任与期待,突然明白:代码里藏着温度,数据中连着民生。科技是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定心丸,家中患有高血压的父亲拉着我的手说:"现在看病真方便,机器比我还清楚我的老毛病。"这句朴实的话,让我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量它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成果,更该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暖流。
致母校:以青春赴山海
贵州中医药大学,您用"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为我导航。在您的园子里,我见过清晨五点的实验室灯光,听过图书馆里翻书的沙沙声,也记得校训石前无数次驻足时的沉思。您教会我,医学信息工程师的使命,是让古老的智慧穿上科技的外衣,让传统的关怀抵达更远的地方。
刚刚开启的大二时光,我想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深耕专业知识,参与更多中医药数字化项目,让代码为传承赋能,让数据为健康护航。待学成之日,我愿化作一颗星,汇入中医药现代化的星河,以青春之力,续谱岐黄新章。
愿母校如参天之木,根深叶茂;愿中医药事业似奔腾之河,源远流长。而我,永远是您目送远行的学子,以赤子之心,赴山海之约。
学生组
龙生远
医学信息工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