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忆往昔,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8-26

先热烈庆祝我校建校6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回忆了过去,对比了现在,60年来我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一年比一年强,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师队伍。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卓越人才,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从我校毕业的学生,有的成了国医大师,有的成长为厅级领导、单位领导,还有许多成为了名医、专家,他们给学校争了光。

我校创建于1965年,当时取名为“贵阳中医学院”,2018年升级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我是1965年学校还在筹备期间就调进学校,也可以说是“元老”之一了,从20多岁到退休,现在我已届鲐背之年。一生的工作、事业,都在学校度过。我从学校毕业开始就从事教学工作,教龄40年。当初学校还在筹备中,只是个“空架子”,万事开头难,当时第一批领导、工作人员,加上我只有70个人,我的工作证就是70号。当时人事处长是何六喜同志,他说当时我校缺领导、缺教师、缺物资,还好得到了其他单位的援助,当时卫干校所有的设备都移交给我校,我负责接管卫干校移交的所有精密仪器,如显微镜、天平秤等,还有一附院赠送的血压计、拔火罐、出诊箱等,中医研究所送来的药材标本、蜡叶标本、浸制标本,统统由我接管。学校标本室刚开始是由我一人管理,当时标本室是属于药物教研组管,教研组主任是孙学惠同志,标本室也是全靠教研组所有教师一起合作建立起来的,起初成立了两个教学展览馆,一个按教科书上的目录陈列,一个按神农本草经陈列。如果药材标本缺乏,也是我去药材公司选购,选购的标本要符合药材特征明显的特点,如天麻就必须具有环状形星点、茎基、鹰嘴等主要特征,这样才便于教学。后来学校标本室逐渐增加了人手,连我共7人。为了加强学生对药材的认识,标本室每周开放两个下午,每个星期上山采药一次,回来制作蜡叶标本或浸制标本,7人虽然很忙,但合作非常愉快。

我除了管理标本室药材,中药系的拉丁语课也是我在上,开始是用我自编的拉丁语教材上课,后来是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到1991年开始采用江西、福建、山东、河南、贵州中医学院合编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拉丁语教材》,我代表贵州的中医院校参加编写。我曾经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教师。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现在学校确实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飞跃式发展。

我校现有近二万学生、一千多名教师,校址也从市东路50号的甲秀校区拓展到花溪大学城,面积是原先的十几倍了!学校不断在万象更新,是十分可喜的,回顾过去,成绩令人振奋。对于学校的发展,我作为一位老教师深感高兴和骄傲。

教师的师德和才华对一个学校来讲至关重要。我愿意把我作为拉丁语教师和班主任的点滴体会,再次分享给大家参考,抛砖引玉,以待来者。教师如何搞好教学工作?备课与讲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能否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教师应有高度责任感,大学教师应十分重视和珍惜教师的光荣称号,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提高,要热爱本职工作。教学相长,教师应知识渊博,就要不断进取,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懂得教学规律,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人师表,决不能滥竽充数、虚度年华、误人子弟。这正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知道人们满怀敬意地给教育工作者予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这是何等崇高的荣誉,并寄予了多少殷切的期望啊!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这是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二、教师应有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真才实学。每一位教师的知识之仓都不过像一口小井,如果没有源头活水不断流入,这口小井迟早会干涸,连自己都“闹旱灾”,哪里还有“水”流入学生的心田?可见教师勤奋学习是何等地重要!应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决不能以接受和继承前人的经验为满足,而应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丰富和发展。

三、应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接受新班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对班级同学做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组织纪律等。对学生的了解愈清楚,愈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愈能启发学生自觉自律地学习。在课堂上应注意学生听课的反馈信息。设想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滔滔不绝,却对学生的反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势必将课堂划为两个营垒,教师一方,学生一方,你讲你的,我干我的。这种授课方式,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教师应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最先进的教学器具、电脑设备,和学生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称不称职并不完全取决于具备多少书本知识,至关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用于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在践行中履职。

以上点滴浅见,是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些思考,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再赘述。江山代有人才出,年轻教师们正在茁壮成长。作为一位亲身参与、见证了从学校初生阶段至今迅猛发展的有40年教龄的老教师,深深感到自始至终,我们做教师的初心不变。哪怕已经退休了,也要为学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衷心祝愿我校蒸蒸日上、前程似锦!祝愿我校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灿烂辉煌,祝愿大家更加美好。


作者:吴志如

组别:教师组

所在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联系电话:182750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