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秋,终于夏。记忆穿行在阳光斑驳的过去,日子一点一滴,平淡如水。常常独自走在校园的角落,心里装着天南海北的事儿,想象着未来的自己是怎样的,未来的天机又怎会泄露。
贵阳的秋天,秋风微凉,阳光不燥。风在午后的教室里穿行,给听课的同学们洗去困倦,他们的脸庞并不清晰,记忆和过去撞个满怀,这微妙的情绪大概也叫做青春。讲台上的大佬们,讲的津津有味,仿佛在给我们做一顿美味的大餐,胸有成竹,顺手拈来。这些“美食”在未来里,我们消化了很久很久,而当时只道是寻常。日子很慢,书本泛泛。有时会沉迷于图书馆,看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心里想着,这样时间会不会流走得快一些。然而这样的想法总会被未来里的自己否定,未来会想,当时若再努力一些,多读一些经典,多写一些文章,会不会少当一点牛马。时间的公平在于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岁月和回不去的过去。
南方的冬天,有些寒冷。在棉絮店买了好几床棉絮,仍没有足够的暖和。在不想上床和不想起床的循环里,冬天其实仍然很漫长。早上七点四十起床、胡乱洗漱、冲刺跑向附院,时间竟也刚刚好,喘着粗气、饥肠辘辘、听着交班、汗珠顺着脸颊流下、一天的实习生活开始。所以,现在看来,对于偶尔迟到没听交班的同学是可以谅解的,每次看到主任们语重心长又恨铁不成钢的说着迟到的同学,我会想起史铁生先生关于子弹正中眉心的描述,也许我们的长大是从工作以后开始的,再此之前,我们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成长从来不是传授经验、一阙而就的事儿,是慢慢经历、突然顿悟的觉醒,是责任披肩、不能后退和懂得感恩岁月沉淀。
春天的风柔和得像无忧无虑的童年,花儿万紫千红、肆意开放,花香袭人心脾,满心舒畅。适合在傍晚的操场奔跑,汗流浃背,没心没肺,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当然,如果在睡前,你突然想起忘记记录的病历、没有注意的细节、犯下的错误,还有闹心的家属、痛苦万分的患者,人生百态,也许会有那么一点点失眠,一点点慌张。也许成长在慢慢开始,白发在慢慢冒出。你说这成长谁想要谁拿去。好不容易有清闲的周末早晨,竟没有睡懒觉,跑去加班,粘一堆厚厚的化验单,把难搞的病历梳理得规规整整,心里是有一些满足的,劳碌命,好想抽自己一巴掌。
夏天的贵阳,很凉爽,如果你呆过几载再出去,会不习惯。傍晚的风轻轻爽爽,甚至有那么一丝凉意。只要不是值班,其实都还好,如果能吃点西瓜和烧烤会更好。
日子往复三年,就又到了盛夏,毕业论文改了又改,从最初版改到打死不修改版,再到打死不修改第七版,终于可以勉强交差。没有同门没有师兄姐的毕业照是不完美的,穿着毕业服,一个人在诺大的校园来回摆拍,最后始终是一张大脸!一直觉得研究生毕业没有本科生毕业浓重,这件事在十年后的现在想来,仍觉得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最近,多了一丝新的感悟,就是那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年研究生时光,是无比珍贵的,学会了很多东西,包括专业知识、临床经验、良师益友、生活阅历、以及一些人生的重要择决,都是这时候完成的,看似不经意的决定和未来息息相关。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在学校里度过的漫长又寂寥的岁月,竟也是愉悦和美好的。比如夜里从附院慢悠悠的回到学校,走在湿漉漉的林荫小道,有雨水的回声。冬天,提着四个水壶走在校园,谁说这不是在锻炼身体。没有班的周末早晨,吃着热气腾腾的糯米饭,看窗外的枇杷在晨风里摇曳很治愈。还有春三月,操场的樱花,开得严严实实,不止惊艳,不止浪漫,傍晚时分食堂的蛋炒饭,香气腾腾,都是满满的回忆。当然,还有日复一日的学习、自习、实习生活,这些在当时看来枯燥且无味的日子都是未来里无比珍贵的记忆,“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一直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实习时候轮转过很多科室,从陌生到熟悉,师长们总是倾囊相授,受益匪浅,教会我许多,不只是知识,还有做人、处事的道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趁着青春仍在,光阴正好,回去看看吧。看看流走在过去时光里的母校和自己。
2015届研究生校友
中医内科学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