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我和贵中医的故事

百草园新生:从黔道晨光到青囊初识

发布日期:2025-09-18

我想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结束高考后的几天,一直担心填的志愿表上的学校能被哪一所录取,直到那天您已被贵州中医药大学录取的“短信”发到手机上,我才确定了去往贵州中医药大学。

坦言我是茫然的,在我家里,我是第一个去往大学就读的人,没有去幻想大学开始后的生活,即使在网上看过短视频,我仍然无法想象我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第一次去学校,天未破晓,父亲的车已驶上高速。我靠着车窗,看天色像浸水的宣纸 ,一点点晕开深蓝的夜。山影在微光中浮动,如同未揭晓的未来。偶然瞥见后视镜里父亲专注的侧脸,方向盘在他手中稳稳转动,如同掌着命运的舵。

车轮碾过百余里晨昏交界处,突然想起千年来奔赴考场的书生、远赴稷下学宫的士子——他们是否也如我这般,攥着未知的悸动,向着星辰指引的方向?此时曙光正刺破云层,落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指示牌上,烫金大字灼灼发亮。

迎新处的学姐们笑语盈盈,导员递来的钥匙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沿着指示牌前行,"竹园"二字赫然入目,笔力遒劲如老中医开方的字迹。后来发现还有"橘园""杏园",不禁莞尔:这是要把我们这些新生当作百草园里的药苗培育啊!

军训的考验来得比想象中更猛烈。军棍方队的训练让我的手掌磨出了茧子,却也在日复一日的挥棍中练就了坚韧。那个雨天,两百根军棍在滂沱大雨中划破雨幕,水花飞溅如银针落地,我们湿透的迷彩服上沾满了青春的印记。

最难忘的是教官的言传身教。休息时,他会为我们演示针灸技法。记得那次"透天凉"针法演示,银针穿过同学的手臂却不见血珠,只留下针孔,而受针者则回以一个会心的微笑。这让我想起《黄帝内经》里的话:"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如今漫步校园,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中医的智慧。竹园前的修竹临风而立,让我想起"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橘园里金黄的果实,恰似"橘井泉香"的典故;杏园中的花开满树,不正是"杏林春暖"的写照?

在这方天地里,我们既是求学者,也是被精心培育的药草。老师们如老药工般循循善诱,用知识的阳光雨露滋养着我们。从最初的懵懂茫然,到如今能辨识百草、诵读经典,我渐渐明白:所谓成长,就是让理想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的过程。


学生组

金田

人文与管理学院2024级公共事业管理